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图/取自wikimedia

艺术史中许多经典作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熟悉的视觉记忆。例如日本艺术巨匠 葛饰北斋 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的名作《冨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冲浪里》,不单单成为了日本艺术的指标图腾,也被西方艺术家们暱称为「Big Wave」或「Great Wave」。这幅作品不单单是浮世绘艺术的代表作,甚至也对莫内和梵谷的绘画、德布西的音乐都产生了关键的启发。

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图/取自大英博物馆

《神奈川冲浪里》在今日几乎无处不在,从手提袋到食物包装,都可以见到充满创意的相关文创。然而艺术家北斋一生创作的样态多元,更是留有大量的「漫画」作品,非常耐人寻味。

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图/取自大英博物馆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漫画,与今日的内涵不尽相同。并非是具由连环剧情 / 对话框所组成的故事书。而更加接近于插画、画报的线条画,并且经常制成版画,以类似插画集的方式出版。例如《绘本西游记》和《新编水浒画传》,就是北斋以线稿搭配落款的方式,一页一页地讲述故事的篇章。

北斋的一生中出版过15篇、约4000幅的「北斋漫画」。这些作品除了艺术史的价值之外,也如同纪录片一般,为当时日本的社会与世界观做了描述。能够从多个角度解读赏析,相当具有学术价值。

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图/取自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在2020年也受到肺炎疫情影响而闭馆。该馆在8/27重新开幕的同时,也同时公布了「购入收藏103件北斋画作」的消息。这次的购藏,让馆内关于北斋的收藏品突破了一千件。

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图/取自大英博物馆

这一批作品属于北斋未出版的《万物绘本》原作,创作时间约在1829年(艺术家70岁)前后。在1948年的一次拍卖会上曾经留有纪录,接着就从众人的目光中销声匿迹。根据馆方的说明,这一批作品曾属于珠宝钜子亨利•范弗 Henri Vever所有,然后被法国的私人藏家在巴黎的Piasa拍卖行收藏。2019年重新面世后,博物馆由英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出资收藏。

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图/取自大英博物馆

馆方研究员蒂姆•克拉克 Tim Clark在博物馆的新闻稿中提到:「这批作品是一项重大的发现,它们大大地扩展了我们对于北斋艺术发展的了解。」「这103件作品可以看见北斋晚期的幻想风格,也可以看见他画笔技巧的处理方式。他们终于可以被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所欣赏,真的是太好了!」

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图/取自大英博物馆

观察这大英博物馆这一批新的收藏,内容就如同标题《万物绘本》一样包罗万象、充满想像力。从神话故事、异域人像、文学情节、历史事件、动物、植物甚至矿物都包含其中。可以从中了解到艺术家在日本锁国时期(1633-1854),社会对于外界的理解与想像。也可以在画中感受到日本江户所流行的装饰风格,相当值得研究。

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图/取自大英博物馆

其中出现的真实人物「郑芝龙」(1604-1661),即是在当时经常台湾海域活动的商兵团 / 海盗首领。画面里的郑芝龙蹲坐在海岸边的礁石上,架起了尺寸夸张的火枪准备开火。由画面右上角的「海魔」二字,也可以想像当时曾经与日本军队冲突的战况。

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图/取自大英博物馆

在风格表现上,这批作品可以看见北斋源于浮世绘的白描运用,也可以看见工笔画的深厚基础。其中对于风、水、光线等等无形物,北斋也以线条做了生动地描绘。部分画面出现了放射状的构图,则是形成了有趣的剧情张力,让观众很直接地联想到了当代的漫画风格。在不同线条的表现中,展示出了丰富而精准的层次变化。

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图/截自大英博物馆官网

所有尘封多年的大师作品现世,往往会引起各方关注。大英博物馆是在日本境外,拥有最多北斋作品收藏的机构。虽然现阶段尚未有公布展出计画,但已经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图档资料。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先在线上欣赏这一批难得的作品(连结)。

新闻参考: British Museum / ARTnews / Timeout / The Economic Times / Art Critique / MOT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