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用文字記錄城市,有些人用鏡頭拍照,而英國插畫家 Tom Parker 選擇用畫筆。他從台北畫到台南,把台灣的街景、巷弄、老屋和城市細節,一一轉化為插畫裡的風景。從 2020 年的《台北地圖》到花了三年完成的《台南地圖》,他以外國人在台定居的有趣視角,帶領人們重新認識、觀看自身所居住的這塊寶島。

專訪英國插畫家 Tom Parker


圖片提供/Tom Parker

Q:你曾短暫當過廚師,後來才全心投入插畫,能談談這段經歷嗎?

Tom Parker: 我搬到倫敦時,因為當時的女友在那邊念大學,自己也需要一份工作。剛好我先前有過廚房經驗,就進了一家新餐廳工作,那段時間很開心,但也真的累壞了。之後回到英國的巴斯(Bath),在另一間餐廳繼續工作,最後覺得自己太疲倦,也缺乏靈感,就辭職了。

我原本沒想過自己可以靠插畫過生活,但後來開始試著接案,慢慢摸索自己的風格。某次來台灣旅行時,我在淡水的 Pintoo 拼圖看到拼圖,心裡想:「如果我的作品能變成拼圖該有多好?」沒想到過沒多久,Pintoo 的老闆真的聯絡我,說想合作。那一刻,我決定留在台灣工作。

專訪英國插畫家 Tom Parker


圖片提供/Tom Parker

Q:你在台灣待了多久?有特別喜歡哪些地方嗎?

Tom Parker: 2014 年開始,我是用三個月免簽證來來去去。2018 年我和我的老婆結婚後拿到居留證,這幾年基本上都住在這邊,只回過英國幾次。

我喜歡台灣的對比感,城市邊緣總是接著登山步道或大公園。雖然有些街道很擁擠,但也有很多大面積的開放空間,還有一點我特別喜歡,就是台灣的冬天。當然也有需要適應的地方,像是交通和天氣,尤其交通,要非常小心才能活得好好的(笑);天氣的話,熱和雨都會影響一天的計畫,這也是我每天得考量的事情。

Q:《台北地圖》和《台南地圖》各花了多久時間完成?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Tom Parker: 台北地圖其實很難說花了多久時間,因為那時同時在做其他案子。有時候工作兩小時就被別的事分心了。最大的挑戰是風格和筆觸的一致性,這點在畫台南地圖時我特別注意,想做到更好。

台南地圖的挑戰更多,因為台南的建築分布比台北更密集,很多特色空間彼此緊鄰,讓我必須調整畫面的比例,才能把重點建築都清楚地呈現出來。我一開始按照台北地圖的比例畫了八分之一,結果發現根本放不下,最後只好調整比例,還得轉個角度畫,讓建築看起來更清楚。有些地方只畫一棟建築代表整片區域,像是學校或公寓。因此我會說這張作品更像是「台南的插畫」,而非一張嚴格意義上的地圖,它捕捉的是城市的故事與氛圍,而非每一條街道的座標。

專訪英國插畫家 Tom Parker


圖片提供/Tom Parker

Q:你怎麼蒐集資料?除了 Google Map,還有實地考察嗎?

Tom Parker: 我去過台南很多次,也拍了非常多照片,走路、坐車時都在記筆記。網路資訊當然也很重要,我還會問大家推薦哪些地方,不只觀光景點,還有咖啡店、餐廳、雕像、公園等等。

有趣的是,畫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以前的新聞,像是 2004 年的「鯨魚爆炸」事件(我有畫在地圖裡,但沒有畫它爆炸的樣子)。台南有些地方在開發中,但我保留了舊火車鐵道,也畫了一些施工場景。雖然這張地圖很快會被時代超越,但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有趣的時代紀錄。

專訪英國插畫家 Tom Parker


圖片提供/Tom Parker

Q:你的插畫裡常藏彩蛋,這次畫台南有哪些驚喜?

Tom Parker: 我喜歡在圖裡藏一些小細節,像是穿著台灣黑熊裝的人,還有三個從台南美術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逃出來的吸血鬼。有些人留言說「我看到我阿嬤家!」或者發現自己餐廳在圖裡,這些反應讓我很開心。

Q:下一步有什麼計畫?會畫其他台灣城市嗎?

Tom Parker: 當時畫台南地圖時,腦袋裡便浮現三個計畫:高雄(因為大家都在敲碗)、離島系列,還有一張「台灣生態地圖」,以動物為主。但老實說,我真的需要休息一下。

接下來我會先完成一本出版社找我合作的書,是和台灣有關的迷宮/解謎書。還有一些拼圖產品要畫完,可能之後會開始第二本書。等這些完成後,再考慮下一張地圖要畫哪裡。

專訪英國插畫家 Tom Parker


圖片提供/Tom Parker

Q:最後,為什麼選擇用插畫來表達城市?

Tom Parker: 因為我真的很享受畫畫這個過程,也很開心有人喜歡。說實話,我沒有什麼藝術主張,就是想分享我喜歡做的事情。我其實比較喜歡被叫「插畫家」,而不是「藝術家」,因為我就是在做我喜歡的工作,然後和大家一起分享而已。

採訪、撰文/洪雅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