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Shopping Design》杂志 2023/冬季号 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破框世代。

分众时代有分众的框,彼此交叠、缠绕、区分不清。所谓创作者,时常也位处边界,在单一身份的线外透过作品不证自明——我们是谁、时代在哪里,所有问题都在模糊而充满可能性的框内与框外,形成一股突破的力量,讲俗一点是「酷不酷」,升华一点则是「我是谁」。

2023 年 Shopping Design 冬季号邀请三位不同领域创作者与我们分享:所谓破框在生活、工作与创作等不同维度里,它如何不仅止于形式上的破,而同时在精神上凝聚为一种态度,作为一切创作的起源。

何庭安:这时代的「破框」其实是个模糊的命题!

何庭安
苗栗制造,目前运作于台北。因于大学就读期间自荐重新设计校方识别,自此开始深入艺术指导工作,并致力于提供具品牌思维的设计服务。目前主力从事形象塑造,并着手大量数位体验与商业设计之艺术指导,其余时间在和猫吵架。

2024《WE ARE我们的除夕夜》主视觉

2024 WE ARE主视觉设计师 何庭安

图片来源/文化总会

01 近期看过、体验过最「破框」的设计或作品?

选这个作品不知道会不会有点奇怪,我觉得是《THE FIRST SLAM DUNK》动画电影。这个作品破框的意义并不只在作品本身,而是在跨载体叙事、沉浸式体验等词热门的创作世道下,井上雄彦以一个原漫画作者跳到动画导演的领域,做了最无缝且严格的跨平台作品管理。作品成果如何见仁见智,不过这个破框的态度我个人十分赞赏。

02 近期你做过最「破框」的尝试?

虽然不是什么多厚重的框,但近期有逼自己好好的面对公众跟学生了。以前总觉得平面设计师就好好的做设计、不必过于抛头露脸,后来发现我欣赏的伟大创作者都很清楚如何善用影响力改变世界。深居简出虽然满足了我个人专心致志做设计的舒适,但我自知这只是懒得跟世界对话的开脱。因此最近请了几位社群行销的老师帮自己上课,趁著现在表达欲还算旺盛,也终于回到大学设计学院开课,逼自己练习口条和文笔了。目前离后悔还有一段距离。

03 你认为在「破框世代」设计师或创作者最需要具备的特质为何?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这时代的「破框」其实是个模糊的命题。它是一个没有明确喻体的比喻,框可以代指职业、技能、受众、语言或国家边界,但无论哪一个宾语仿佛都成立,也都在不断地消融,在这竞合的洪流中,成为定锚者无疑的重要。 对创作者而言,破框式的发展虽然是他们终须习得的博雅之学,但首先如何安身立命,却是现代青壮年所急需的根基,也就是要先「找到适合自己的框」。我一点都不担心设计师无法破框,倒是观察到很多人忘记了,成功的破框都是溢满之后再突破、而非因为不舒服所以跳出去的。

石岱芸:破框就是,拥有敢于试试看的勇气

石岱芸
the MEDIAN 主理人 Stella ,另一个灵性名字叫 Svara,先是平面设计师,后来练习瑜伽练出兴趣成为了瑜伽老师,致力于以设计思维转化身心灵内容,将不同的感官体验带入课程与活动中,并参与众多跨域合作。

best100讲座派对_the MEDIAN


the MEDIAN

01 近期看过、体验过最「破框」的设计或作品?

醒醒音乐节。它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佛教电子音乐节,更是一场将佛法智慧与电子音乐、3D 影像视觉等体验相互结合的现场演出。其中,我很喜欢作为活动开场的达摩乐队,他们透过死亡重金属演唱佛教咒语,不得不说,能在现场经历、感受他们的表演实在太震撼了!

02 近期你做过最「破框」的尝试?

我在今年的醒醒音乐节带领了一场关于瑜伽与梵唱的体验,除了带领学员透过调频、呼吸练习与适当身体延展重建与自己的关系之外,也引导现场所有人一起梵唱六字大明咒的美妙音律,共同沐浴在声频的振动里,透过这场复合式的体验,让在场参与者皆能置身其中调和、升华自己的身心状态。

03 你认为在「破框世代」设计师或创作者最需要具备的特质为何?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敢于试试看的勇气。即使要做的事情有可能会引人非议,但那些能玩出新事物的人,谁不是在路途上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并继续带着信念往前,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加乘结果。

周建安:破框是为了——别在未来留下后悔及遗憾

周建安
绘画及 2D 动画创作者,尝试透过创作探讨「人物」与「科技」两者的互动关系。在 2016 年成立 CA CHOU,期间曾与 ROG、Nike、Adidas、Apple Music 等知名品牌合作,并于 2019 年发展服饰品牌、 2021 年与 G-shock 推出联名手表,同年亦成为 NFT 艺术家,现与知名艺术团队 6529、elysium 等合作。

周建安


图片来源 / 周建安

01 近期看过、体验过最「破框」的设计或作品?

对我而言,近期体验过最破框的可能并非单一作品,而是一场派对体验。记得是「洞穴海肯音乐派对」吧,当时集结了好几位台湾出色的电子音乐创作者,配合强大的布景配置以及视觉影像,让我本所认知的音乐不再仅是「音乐」。有可能因为我本身作为影像创作者,对于视觉相对比较敏感,配合著当时的音乐冲击,带给我新的体悟和冲击,在这场活动结束后,重新提醒了我,创作方向不该仅侷限在某个单一素材。

02 近期你做过最「破框」的尝试?

对我而言,创立服装品牌是我近期最破框的尝试。服装领域跟绘画领域虽看似有些关联,实际却有很大的差别。简单举个例子,服装品牌跟周边商品的差别在哪里?这问题就足够我思考许久。

我会想创作及经营服装品牌,是源自于多年来自己对于穿搭及街头品牌的喜好,一直期待有天能有自己的服饰品牌,某种程度上算是圆梦吧,我一直认为「服饰」除了衣着及保暖功能外,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创作媒材。对我而言,无论是画布还是衣物,都能直接冲击人类视觉,两者之间有着许多相似的特性。

03 你认为在「破框世代」设计师或创作者最需要具备的特质为何?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我认为「勇气」跟「不怕输」的特质是最需要具备的。以我自己为例,虽称不上明星创作者,但因为有这两项特质,至今混得还算不错。

一直以来,我都是冲动的个性,当我想做任何事时,不会思考过久便直接跳下去执行,这么做并非我不怕失败,而是知道自己还有失败的空间,也不希望在未来留下后悔及遗憾。我想,与其多年后懊悔当初没勇于尝试,不如今天就付诸实行。或许「破框」这件事情有着极高的成本及风险,我仍会鼓励大家去勇于尝试与突破。

本文选自《Shopping Design》杂志 2023/冬季号 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破框世代,更多内容请点此试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