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用文字记录城市,有些人用镜头拍照,而英国插画家 Tom Parker 选择用画笔。他从台北画到台南,把台湾的街景、巷弄、老屋和城市细节,一一转化为插画里的风景。从 2020 年的《台北地图》到花了三年完成的《台南地图》,他以外国人在台定居的有趣视角,带领人们重新认识、观看自身所居住的这块宝岛。
Q:你曾短暂当过厨师,后来才全心投入插画,能谈谈这段经历吗?
Tom Parker: 我搬到伦敦时,因为当时的女友在那边念大学,自己也需要一份工作。刚好我先前有过厨房经验,就进了一家新餐厅工作,那段时间很开心,但也真的累坏了。之后回到英国的巴斯(Bath),在另一间餐厅继续工作,最后觉得自己太疲倦,也缺乏灵感,就辞职了。
我原本没想过自己可以靠插画过生活,但后来开始试着接案,慢慢摸索自己的风格。某次来台湾旅行时,我在淡水的 Pintoo 拼图看到拼图,心里想:「如果我的作品能变成拼图该有多好?」没想到过没多久,Pintoo 的老板真的联络我,说想合作。那一刻,我决定留在台湾工作。
Q:你在台湾待了多久?有特别喜欢哪些地方吗?
Tom Parker: 2014 年开始,我是用三个月免签证来来去去。2018 年我和我的老婆结婚后拿到居留证,这几年基本上都住在这边,只回过英国几次。
我喜欢台湾的对比感,城市边缘总是接着登山步道或大公园。虽然有些街道很拥挤,但也有很多大面积的开放空间,还有一点我特别喜欢,就是台湾的冬天。当然也有需要适应的地方,像是交通和天气,尤其交通,要非常小心才能活得好好的(笑);天气的话,热和雨都会影响一天的计画,这也是我每天得考量的事情。
Q:《台北地图》和《台南地图》各花了多久时间完成?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Tom Parker: 台北地图其实很难说花了多久时间,因为那时同时在做其他案子。有时候工作两小时就被别的事分心了。最大的挑战是风格和笔触的一致性,这点在画台南地图时我特别注意,想做到更好。
台南地图的挑战更多,因为台南的建筑分布比台北更密集,很多特色空间彼此紧邻,让我必须调整画面的比例,才能把重点建筑都清楚地呈现出来。我一开始按照台北地图的比例画了八分之一,结果发现根本放不下,最后只好调整比例,还得转个角度画,让建筑看起来更清楚。有些地方只画一栋建筑代表整片区域,像是学校或公寓。因此我会说这张作品更像是「台南的插画」,而非一张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它捕捉的是城市的故事与氛围,而非每一条街道的座标。
Q:你怎么蒐集资料?除了 Google Map,还有实地考察吗?
Tom Parker: 我去过台南很多次,也拍了非常多照片,走路、坐车时都在记笔记。网路资讯当然也很重要,我还会问大家推荐哪些地方,不只观光景点,还有咖啡店、餐厅、雕像、公园等等。
有趣的是,画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以前的新闻,像是 2004 年的「鲸鱼爆炸」事件(我有画在地图里,但没有画它爆炸的样子)。台南有些地方在开发中,但我保留了旧火车铁道,也画了一些施工场景。虽然这张地图很快会被时代超越,但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有趣的时代纪录。
Q:你的插画里常藏彩蛋,这次画台南有哪些惊喜?
Tom Parker: 我喜欢在图里藏一些小细节,像是穿着台湾黑熊装的人,还有三个从台南美术馆「亚洲的地狱与幽魂」特展逃出来的吸血鬼。有些人留言说「我看到我阿嬷家!」或者发现自己餐厅在图里,这些反应让我很开心。
Q:下一步有什么计画?会画其他台湾城市吗?
Tom Parker: 当时画台南地图时,脑袋里便浮现三个计画:高雄(因为大家都在敲碗)、离岛系列,还有一张「台湾生态地图」,以动物为主。但老实说,我真的需要休息一下。
接下来我会先完成一本出版社找我合作的书,是和台湾有关的迷宫/解谜书。还有一些拼图产品要画完,可能之后会开始第二本书。等这些完成后,再考虑下一张地图要画哪里。
Q:最后,为什么选择用插画来表达城市?
Tom Parker: 因为我真的很享受画画这个过程,也很开心有人喜欢。说实话,我没有什么艺术主张,就是想分享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其实比较喜欢被叫「插画家」,而不是「艺术家」,因为我就是在做我喜欢的工作,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而已。
采访、撰文/洪雅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