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沒?」「你最近在忙什麼?」從長輩口中聽見這句話,你所感受到的,是關心還是壓力呢?在台灣,許多世代的愛都映照在飯桌上,卻因說詞習慣的差異,讓關心聽成了嘮叨。

國泰人壽看見了這樣的溝通落差,進而用一場「台味小吃的展覽」重新設計世代對話,從台灣食文化出發,以《話趁熱說:世代溝通展》為引,傳遞保險品牌不只關心「風險保障」,更希望促進世代間的「理解與陪伴」,透過有趣的視角鋪展議題、啟發共感,提醒人們:有些菜要趁熱吃,有些話要趁熱說。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今年八月舉辦《話趁熱說:世代溝通展》,喚起大眾對世代溝通議題的關注。

圖片提供/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


圖片提供/國泰人壽

從保險到設計,國泰人壽以策展開啟全新的品牌語言

《話趁熱說:世代溝通展》設計思維的溫度,來自用共同記憶創造理解的入口。辦桌常見的紅色桌巾、兒時懷舊的王哥柳哥軟糖、傳統家庭必備的紅綠色湯勺⋯⋯炙熱的八月中旬,這些熟悉的物件化作展覽的開場菜,在新富町文化市場開展一場熱鬧的家宴。

國泰人壽以跨世代共有的符號,喚起懷舊也成為對話的開關,當長輩點醒了回憶、年輕人興起好奇時,「理解」往往就在這些日常物件上悄然發生,進而開啟世代溝通的可能。

國泰人壽

策展團隊成員(左起):國泰人壽經理郭雅婷、資深企劃張庭嘉、好奇心創意資深企劃胡富萱。

攝影/林家賢 © Shopping Design

談起籌劃《話趁熱說:世代溝通展》的契機,策展團隊表示,「保險常被認為抽象又有距離,我們希望用設計讓它變得柔軟、可親近。」國泰人壽永續與品牌策略部經理郭雅婷說,「去年國泰人壽曾舉辦《伴生熟》展,許多回饋都讓團隊思考陪伴的意義,今年我們決定將陪伴深化為理解,邀請不同世代來同理彼此。」

六十多年來,作為台灣最資深的保險品牌,國泰人壽陪伴著無數家庭成長。種種生活故事,就像一桌滿滿的台菜,有人開口,有人沉默,有人用一句「我等你吃飯」蘊藏關心。在《話趁熱說:世代溝通展》中,國泰人壽將這些場景一一拆解重現,邀請觀者重新上桌,練習傾聽與回應,用設計讓理解發生 ,而這場「家宴」,就從一齣發生在餐桌上的劇場開始。

國泰人壽

左起國泰人壽策展團隊李國綸、張庭嘉、李培蘭、吳沛璇、郭雅婷,好奇心創意夥伴許瑀庭、胡富萱,將用餐與對話結合,以貼近大眾的食文化引起共鳴。

攝影/林家賢 © Shopping Design

從辦桌開始的沉浸式體驗,讓保險成為一場生活對話

不同於一般靜態展覽,《話趁熱說:世代溝通展》最大的特色是以沉浸式劇場打開議題,將「保險的概念」融入在一場可以「被體驗的對話」當中,演員透過情緒張力的鋪陳,引導觀眾進入情境,讓人自然投入、感同身受。當觀眾排隊等候入場時,飾演母親的演員已悄悄跟著排隊進場,入座後,飾演女兒的角色才匆忙現身,一場家庭爭吵便在鄰桌上演,最終,以地瓜球諧音「求你聽我說」收尾,讓觀眾在衝突與笑聲間,體會情緒背後的關愛與理解。

在眾人尚未意識到的時候,展覽的作用已悄然發酵。好奇心創意團隊許瑀庭提及,「劇本是與國泰人壽團隊一起發想而成,靈感來自生活實際發生的對話,也反映許多人經常面對的情境,不少觀眾看完都說很有感,是印象最深刻的環節。」

國泰人壽

《話趁熱說:世代溝通展》以沉浸式劇場揭開序幕,藉由餐桌上的對話開啟世代溝通的反思。

圖片提供/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


圖片提供/國泰人壽

除了以劇場帶入日常,國泰人壽更用多元互動來彰顯議題深度。隨著戲劇對話的延伸,觀眾順著動線踏上二樓,餐盤裡那些熟悉又刺耳的話「不要再玩手機了啦」、「這你以前最愛吃的耶」能透過感應螢幕,顯示話語背後真正的心意。那些我們以為是囉嗦的關心,其實源自長輩成長年代的溝通方式,彼時沒有即時訊息與表情符號,多問一句、提醒一次,就是他們習慣的「在意」方式。然而透過展覽的互動也發現,「有些我們以為是長輩對年輕人講的話,實際上相反,比如現在不少長者都是低頭族,苦口婆心的反而是子女,這點滿有趣,出乎我們預料。」國泰人壽資深企劃張庭嘉分享。

踏上展區更深處,國泰人壽進一步把「吃」轉化為「聽、說、讀、寫」的延伸。語錄牆、emoji 投票、挑菜體驗等互動環節,讓觀者從文字、符號、行為重新理解溝通;同時設置了轉角鏡,讓長輩跟著年輕人一起拍照打卡,更藉由「手心加熱」顯現不同時代的溝通方式,反映溫度在人與人相處間的重要性。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透過互動設計呼應言語的溫度,用手心加熱的方式顯現不同年齡層的心意。

圖片提供/國泰人壽

這些環節設計,正是展覽轉化力的關鍵體現,讓你我不只是被動地觀展,而能參與世代語言的重譯過程。「世代溝通的議題很廣,讓人產生共鳴又能引發思考並不容易。因此除了面對面的對話外,我們也從打字習慣著手,探索不同世代對於訊息與表情符號的解讀。」經理郭雅婷舉例,如波浪號的使用,究竟是緩和語氣,還是顯得敷衍,在 emoji 投票環節中,各年齡層的認知大不相同,「這也是我們團隊裡真的發生的狀況,不同世代的同事對符號的感受各異,所以世代溝通不只涵蓋家庭,更延伸到職場,都是需要好好正視的議題。」

國泰人壽

除了現實對話,團隊也從打字習慣出發,探討不同年齡層對 emoji 的看法。

圖片提供/國泰人壽

用「挑菜」練習傾聽,讓理解真正入口也入心

展區尾聲,一碟菜籃和食材卡排列在桌上「挑菜區」是整場展覽最貼近日常的一幕。《話趁熱說:世代溝通展》選在新富町文化市場舉辦,讓人自然聯想到在地美食。策展團隊將食材特性與對話心境結合,讓觀眾挑選有共鳴的食材,加入「傾聽」、「幽默」等佐料,最後,依據所選組合,每個人都會拿到一道象徵性的菜色卡,像是「真心油飯」或「心軟菜頭粿」。
菜色卡上的料理都是真實存在於當地市場的特色小吃,觀眾可以按圖索驥去尋找那份美食,讓「理解」不只停留在語言,而是真的能吃入口、也深入心。

國泰人壽

展覽最後的挑菜互動環節,將依據不同食材給予不同菜色卡,反映觀者的溝通現況。

圖片提供/國泰人壽

作為策展夥伴之一,好奇心創意團隊的胡富萱正好是萬華人,菜色卡上的店家,都來自她的私藏口袋名單,「這些深耕在地許久的店家,在合作時也對這項議題相當有感,分享了不少傳承、二代經營的溝通經歷。」從展覽本身到連動週邊,在在彰顯世代溝通議題隨處可見,國泰人壽巧妙藉由地以餐食貫穿,讓社會議題變得具象且易消化。

此外,在醞釀內容與轉化食材的過程中,國泰人壽團隊亦田調不少業務員與保戶的故事,而就連業務團隊自身,也面對著相同狀況。資深企劃張庭嘉憶起大家一起南下拜訪業務員時,意外見證世代溝通的動人,「有對母子在同個業務團隊工作,訪談過程中,他們說出了很多從沒和對方說過的心裡話,媽媽感動落淚,發現兒子其實一直都有把自己放在心上。」這份情感也成了挑菜環節中「心軟菜頭粿」的背景故事,外層煎得焦香赤赤,但裡面依然柔軟,就像爭吵的背後,仍藏著深厚的愛與乎。

國泰人壽

不僅菜色卡攜手當地店家合作,展場裡許多道具也都是從週遭老店、市場購入,貫徹與萬華的深度連結。

圖片提供/國泰人壽

以策展陪伴社會對話,在時間裡慢慢發酵

《話趁熱說:世代溝通展》展覽動線宛如一場對話的旅程,從家庭飯桌、社會語境到真實故事,最終共同邁向「同理」的終點。值得一提的是,宣傳時戶外版位更跳脫以往大眾對於國泰人壽的想像,根據露出地點思考受眾有共鳴的語錄。

國泰人壽及好奇心創意運用體驗設計貫徹社會議題,成功讓不同世代的觀者都能「玩」出理解,「有些民眾觀展時想起家人流淚了,也有人直接帶父母親來看,還有學校教師希望留下展覽,認為很適合作為情緒教育的教材。」策劃團隊成員也因籌備這場展覽,主動改變與長輩的相處模式,亦更能發自內心地同理不同世代的同事。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團隊表示,經過這次策展,也改變了自己與長輩的溝通方式。

攝影/林家賢 © Shopping Design

《話趁熱說:世代溝通展》的創新價值,是突破民眾過往對保險產業的想像,以豐富的策展語彙進入公共討論場域,用設計連結社會,使「理解」自然而然發生。國泰人壽以「策展」重新與你我溝通,將「人」作為中心開啟對話,探掘相處之道最根源的理解,也象徵國泰人壽不僅陪伴在眾人的身邊,更在日常中扮演傾聽和同理的角色。

對國泰人壽而言,這場展覽就像種下一棵大樹,樹苗不會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但只要持續澆灌,終會枝繁葉茂。正如世代之間的同理與信任,也需要時間的灌溉與累積,才能迎來開花結果的一天。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深耕世代議題,攜手兩廳院推動 OUTREACH 樂齡工作坊與藝術出走計畫,透過藝術促進跨世代交流;同時不斷更新反詐桌遊《詐騙防衛隊》的遊戲情境,強化不同世代的反詐意識;並深化與大學 USR 的合作,拓展更多幸福農場,邀請地方長輩走出家門、與青年互動。國泰人壽將穩健發揮壽險品牌領頭羊的影響力,陪伴社會持續對話,走得長長久久。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未來將攜手不同單位,持續深化世代溝通議題。

攝影/林家賢 © Shopping Design

採訪·撰文 / 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