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機構:香港美術設計協會、廣東省人文美學藝術研究院
承辦機構:香港風采出版集團
官方網站:www.hkad.hk
評審機構:香港優設聯盟(香港優設大學聯盟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EDC設計機構、香港環亞建築設計事務所(Hong Kong Huanya Architectural Design)、香港風采出版集團組成,聯盟旨在提升成員大學學生的設計水平,並促進聯盟設計師的整體專業發展。)

一、參賽對象

       香港當代設計獎是一項由香港美術設計協會主辦的大型非牟利設計比賽,賽事面向香港、內地、台灣、澳門四地徵集作品。其目的不僅在於發掘與表彰優秀設計師,更希望透過此平台,促進來自不同地區的藝術家、美術工作者及設計師深入交流,共享創新理念,從而提升設計與美術創作的整體水平。

       香港當代設計獎規模宏大,每年均吸引大量參賽者。參賽作品種類豐富,涵蓋平面設計、產品設計、視覺藝術、建築設計等範疇,每件作品均充滿創新與獨特性。這些作品不僅展現設計師的創新思維與獨特視角,亦反映當代社會的文化與價值觀。

       比賽評審團由資深設計師及高校教師組成,將根據作品的創新性、實用性、美學價值等準則進行評選。優勝者可獲豐厚獎金及廣泛媒體曝光,對其職業發展具重要推動作用。

       香港當代設計獎亦致力推動設計教育與社區參與,定期舉辦講座及工作坊,讓公眾了解設計趨勢並親身參與創作過程。同時,比賽與學校及社區組織合作,推廣設計教育,培育新一代設計人才。

       總括而言,香港當代設計獎不僅提供展示與獎勵優秀設計的平台,更促進各地設計師的交流與學習,推動行業發展。無論您是專業設計師或對設計感興趣的公眾,均可從中汲取寶貴經驗與啟發。

       香港當代設計獎每年舉辦兩次,分為兩個階段:「香港新銳當代設計獎」與「香港當代設計獎」。兩者面向群體與主題各有側重:「香港新銳當代設計獎」主要面向大學生及高校教師,主題側重對全球趨勢的思考;「香港當代設計獎」則面向所有藝術與設計從業者或學習者,主題偏向實用性與實踐性。

  • 高校師生:歡迎設計相關專業的教師與學生參與。只要對設計充滿熱忱,均可一試身手。此為絕佳機會,將課堂所學理論付諸實踐,並透過與各地設計師交流,拓展視野、提升能力。
  • 專業設計師:企業或設計公司的設計人員亦是重要參賽對象。比賽讓您展示才華,同時汲取創新靈感與理念,提升企業設計水平與競爭力。
  • 藝術愛好者:誠邀各類設計愛好者參加。無論是否具專業背景,只要熱愛設計,均可藉此平台展現創新思維與設計才華,並從中學習與進步。

二、賽事介紹

     

* * * 主題設計——萬象東方 * * *

      東方,是博大精深的文化母體,亦是跨越時空的審美共鳴。在全球化與數字化浪潮下,我們立足香港——這座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的國際都會,重新審視「東方」的內涵。它不再是靜止的歷史符號,而是充滿生命力、持續演進的「萬象」圖景。

       「萬象東方」旨在邀請全球設計師,以敏銳洞察力與創造力,探索東方美學的當代表達。我們期待的不是對傳統元素的簡單複製,而是對其精神內核的深度解碼與再創造。

  • 「萬象」:寓意包羅萬有、生生不息。既是自然界的「物象」(山水、花鳥、風雲),亦是人類社會的「事象」(生活、禮儀、哲思),更是時代的「景象」(科技、都市、多元文化),代表動態、包容與無限可能。
  • 「東方」:核心源於中國乃至亞洲的哲學觀、美學觀與生活方式,如「道法自然」的和諧觀、「留白」的意境美學、「匠心」的造物精神,以及「和而不同」的包容智慧。

       「萬象東方」即以東方精神為魂,以當代萬象為形,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創造性對話。

主題一:虛實相生
       文化內核:源自中國山水畫的「計白當黑」與道家「有無相生」哲學,探討虛擬與實體、數字與物理、內容與留白之間的動態關係。

       設計方向:如何以「意境」而非「實物」為設計對象?如何以數字語言表達東方的空靈、氣韻與流動感?

  • 新媒體設計(不限方向):創造可遊、可居的數字化東方意境空間。

  • 空間設計(展覽設計/照明設計):運用光影、鏡面與稀疏物象,引導觀眾在行走中自行「補全」畫面,體會虛實相生之妙趣。

  • AIGC綜合應用:訓練AI理解中國古典意象,生成一系列非純抽象亦非純寫實的動態視覺藝術作品,探索「意到筆不到」的AI美學。

主題二:字裡乾坤
       文化內核:漢字不僅是符號,更是承載哲學、美學與生活智慧的視覺圖形系統。從甲骨文的象形至書法的氣韻,其本身即為設計寶庫。

       設計方向:如何超越「字體設計」範疇,將漢字的結構、筆觸、意涵轉化為全新視覺語言或產品功能?

  • 平面視覺(字體設計/圖形紋樣設計):解構漢字,將其轉化為具東方韻律的現代紋樣或動態圖形系統。

  • 產品設計(文創設計):以漢字間架結構為靈感設計產品,於功能與形態中體現「平衡」、「支撐」與「留白」智慧。

  • 美術創作(裝置/雕塑):創作結合漢字與材料的裝置作品,探討文字在空間中的物質性與精神性。

主題三:物盡其用
       文化內核:源於「惜物」生活哲學與「道法自然」生態觀,反對過度消費,強調物品的持久性、可修復性及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設計方向:如何將傳統可持續智慧(如修復、模塊化、天然材料應用)與前沿科技結合,為未來都市生活提出創新方案?

  • 產品設計(不限方向)

  • 空間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為高密度城市(如香港)的微型居住空間,設計能隨四季與生活方式靈活調整的「會呼吸」室內生態系統。

  • 平面視覺(信息可視化設計):以水墨動畫或交互圖表可視化城市能源、物資流動數據,優雅揭示資源循環脈絡,倡導可持續生活。

主題四:市井煙火
       文化內核:聚焦粵語區獨特的都市文化與市井生活。茶餐廳的效率、霓虹燈的絢爛、粵語俚語的生動,這些「煙火氣」是「萬象東方」中極具活力的現代篇章。

       設計方向:如何將尋常市井文化提升為具國際辨識度的美學符號,並保留其鮮活生命力?

  • 平面視覺(插畫設計/攝影):以系列插畫或攝影重構粵語區生活場景,透過超現實或波普手法,展現文化衝突與融合。

  • 平面視覺(包裝設計/海報招貼設計):為傳統嶺南文化設計一套兼具復古情懷與潮流感的視覺作品。

主題五:禮儀新風
       文化內核:東方社會注重「禮」,核心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關懷與秩序感。在數字社交為主流的今天,如何重新定義「禮儀」?

       設計挑戰:如何透過設計改善數字交流中的冷漠與誤解,營造更具溫度、分寸感與儀式感的互動體驗?

  • AIGC綜合應用

  • 美術創作(不限方向)

主題六:未完成之美
文化內核:借鑒中國藝術中「寫意」重於「工筆」的理念。美存在於生長、磨損與變化的過程中。

設計方向:如何設計一件「活」的作品,其價值不在於最終完美形態,而在於與用戶/環境互動中產生的獨特痕跡與演變?

  • 美術創作(陶藝/裝置)

  • 平面視覺(書籍設計/UI/UX設計)

  • 新媒體設計(短視頻)

自由設計
        自由設計類別為參賽者提供無限可能的創作平台。參賽者可選擇任何主題、媒介、技術或概念,盡情展現個人創意、洞察力與設計能力。此類別鼓勵突破常規、跨界融合與前瞻思維,旨在探索設計與藝術的新邊界。

三、投稿分類

1. 設計方向與類別(主題類、自由類)

a) 平面視覺
包裝設計、書刊設計、VI品牌設計、海報招貼設計、攝影設計、UI/UX設計、圖形紋樣設計、信息可視化設計、字體設計、書籍設計、插畫設計

b) 空間設計
環境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展覽設計、舞台設計、照明設計

c) 產品設計
服裝設計、首飾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家具設計、玩具設計、可穿戴設備設計、文創設計

d) 美術創作
油畫、版畫、陶藝、裝置、書法、雕塑、水彩畫、素描

e) 新媒體設計
短視頻、微電影、動畫、交互設計、遊戲設計、VR/AR設計

f) AIGC應用:AIGC綜合應用

2. 評分準則

  • 對文化遺產數字化表現的理解與詮釋(25%)

  • 創新性與原創性(20%)

  • 設計表現力與視覺吸引力(20%)

  • 功能性與實用性(15%)

  • 文化傳播與教育價值(10%)

  • 技術應用水平(10%)

作品提交要求
提交要求適用於主題類與自由類作品。

  • 設計說明:請直接於報名表內填寫。

  • 平面類/3D渲染圖:JPG格式,解像度300dpi,RGB模式,單次上傳最多5張圖片。若圖片過多,請自行排版後以展板形式上傳(展板形式不限)。

  • 視頻類:MP4格式,解像度1920×1080,碼率2000kbps,編碼H.264。

  • VR/AR項目:提供可運行程式文件及操作說明文檔。

  • AIGC項目:提供生成結果(JPG格式,最多5張),並於報名表內填寫使用模型與參數說明。

  • 源文件:所有設計稿無需提交源文件。

四、賽制介紹

* * *初賽入圍* * *

賽事分為初賽及決賽兩個階段。初賽中,命題組別的入圍率約為45%,自由組別的入圍率則約為40%。

初賽設有入圍及晉級兩種資格。作品獲得入圍資格後,參加者可自行決定是否繼續參加決賽評比;而獲得晉級資格的作品,則可直接參加決賽評比。

初賽入圍
級別命題類入圍率自由類入圍率獎品
入圍45%40%電子入圍證明
晉級5%3%電子入圍證明

 

* * *決賽* * *

決賽的綜合獲獎率約為40%。入圍作品申請進入決賽階段後,若最終未能獲獎,組委會將發放入圍決賽資格電子證書(參與獎),以示鼓勵。

命題類獎項

獎項

數量

獎金

獎品

金獎

10 件

HK $5000

電子獲獎證書

銀獎

10 件+15%

前十名 HK $3000

電子獲獎證書

銅獎

15 %

 

電子獲獎證書

優秀獎

10 %

 

電子獲獎證書


自由類獎項

獎項

數量

獎金

獎品

金獎

10 件

HK $1000

電子獲獎證書

銀獎

15%

 

電子獲獎證書

銅獎

15%

 

電子獲獎證書

優秀獎

10%

 

電子獲獎證書


榮譽類獎項

獎項

評定標準

獎品

優秀設計師

獲獎名額並未設限,將根據作品的獲獎等級以及對主題的理解程度進行評定。

電子獲獎證書

優秀指導獎

獲獎名額並未設限,將根據作品的獲獎等級以及對主題的理解程度進行評定。

電子獲獎證書


* * *
關於電子證書* * *

       為響應全球環保倡議,減少紙質消耗,減輕對環境的壓力,組委會決定在此次賽事中採用電子版獲獎證書。雖然電子版獲獎證書未能親手觸摸,但其所代表的榮譽及意義絲毫不減,電子版證書與紙質版證書完全相同。

       若您有證書收藏的需求,我們提供紙質版證書的申領服務。紙質版證書的定制工本費由組委會承擔。若您有證書收藏需求,可前往協會憑電子版證書申領紙質版證書。

五、參賽費用

* * * 初賽 * * *

        初賽毋須繳納參賽費用。初賽評級入圍後,參加者可自行決定是否繼續參與決賽。

* * * 決賽 * * *

        入圍決賽的作品,參賽費為90 HKD/件作品(非會員),70 HKD/件作品(會員)。(如果初賽入圍級別為「晉級」,則無需繳納決賽參賽費,可直接申請參加決賽。)

        凡是報名的參賽選手,在此次賽事報名結束後,非會員報名將不再安排退款,賽事報名結束前可與組委會聯繫退款退賽。

        本協會會員在公佈獲獎后,如果未獲獎,我們會聯係會員退還40 HKD/件作品的費用,10 HKD作爲協會會費繳納。

六、在線投稿

此次賽事採用在線投稿方式,報名與上傳作品需同步完成。當您準備好作品後,請於下方開始報名。

七、時間規劃

  • 作品提交:截止日期為2025年11月25日。
  • 初賽結果公布:2025年12月1日。
  • 決賽報名:2025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
  • 決賽頒獎:2025年12月15日。

八、聯繫我們

  • 地址:FLAT B5 1/F MANNING IND. BUILDING 116-118 HOW MING ST KWUN TONG KL

  • 電話:+852 2853-2566

  • EMAIL:hkad@hka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