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庞毕度艺术中心开幕 看见法国文化实力的策略输出庞毕度艺术中心主席Serge Lasvignes与康丁斯基作品《Gelb-Rot-Blau》合照。图/Wassily Kandinsky/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Yuyang Li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取自The New York Times

标榜「每一个部门都是文化部」的法国政府,近年成功地来将法国的博物馆体系做为外交及经贸项目发挥着国际影响力。无论是在阿布达比的罗浮宫、马拉加的庞毕度,都体现了法国的文化实力。本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 和巴黎庞毕度艺术中心拉斯维涅斯 Serge Lasvignes 在多位旅法中国艺术家的陪同下,到了上海参加了西岸美术馆X上海庞毕度艺术中心的开幕仪式(该馆将于11/8公众开放)。让法国的文化输出,再次地成为了全世界艺文人士注目的焦点。

上海庞毕度艺术中心开幕 看见法国文化实力的策略输出上海西岸美术馆。图/Credit…Yuyang Liu for The New York Times取自The New York Times上海庞毕度艺术中心开幕 看见法国文化实力的策略输出上海西岸美术馆。图/ Credit…Yuyang Liu for The New York Times取自The New York Times

此一法国与中国西岸集团(West Bund Group)的合作案,为期五年,位置坐落于黄浦江边、新落成的「西岸美术馆」。该场馆的设计由英国建筑师大卫•奇珀菲尔德 David Chipperfield 主导,三个主建物的外观由「如同玉石的玻璃」包裹。并且以相连的回廊,串联起了超过27,000 平方英尺的展览空间。

合作案中双方协议,将以长期交换展览的形式,在巴黎庞毕度艺术中心展出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同时将法方经典馆藏借展于上海。过程中也将以学术的角度,进行跨域的文化研究、人才培训工作。

上海庞毕度艺术中心开幕 看见法国文化实力的策略输出巴勃罗•毕卡索Pablo Picasso /《吉他手The Guitar Player》。图/取自WikiART

合作案中首档常设展览《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The Shape of Time: Highlights of the Centre Pompidou Collection vol.1》即相当的吸睛,将以11个子题分享超过百件庞毕度馆藏。含纳了毕卡索(Pablo Picasso)的《吉他手》(The Guitar Player)、康丁斯基(Vasily Kandinsky)的《Gelb-Rot-Blau》,夏卡尔(Marc Chagall)、米罗(Joan Miró)、杜象(Marcel Duchamp)以及中国艺术家赵无极(Zao Wou-Ki)等等大师的经典作品。

当然,馆藏的长期外借对于国际大馆向来是饱受争议的命题。尤其是在研究/维护/策展标准不一的状态下,更是会饱受社会的质疑。不过法方的发言人坚持「相关的企划案主旨在于交流,而非营利」、「如果我们只想着赚钱,将馆藏出售给国际会是更直接的点子」在受访时,表达了对于此案的成功深具信心。

上海庞毕度艺术中心开幕 看见法国文化实力的策略输出瓦西里•康丁斯基 /《黄-红-蓝Gelb-Rot-Blau》。图/取自WikiART

而国际艺文界周知,中国的思想审查制度是相当完备的。无论是公私立的展览单位,大型展演活动都需要审核内容,由当局批准后才可以进行。即使是法国的庞毕度艺术中心所策办,《时间的形态》也必须通过这一关卡。法方表示因为各种原因,的确必须替换部分的展览规划。虽然拒绝提供细节,但是馆方也隐讳地承认:「中方要求替换的作品在五件以下」。并且补充强调:「若是真的被改变了展览的内容,我们将会中止合作案」诸如此类的磨合在未来的五年内,也必然会各方观察的一大主轴。

上海庞毕度艺术中心开幕 看见法国文化实力的策略输出上海西岸美术馆为《时间的形态》开幕活动的预备现场。图/Credit…Yuyang Liu for The New York Times取自The New York Times

无论是法国将文化产业的输出,或是中国对思想审查的坚持,都必然对于博物馆/策展者甚至艺术家产生直接的影响。上海庞毕度艺术中心在法国和中国双方资源下,相信可以策办一系列大规模且值得期待的展览。然而双方对于艺术「本质与价值」的激荡过程中,会产生何种化学变化,同样也是有趣的观察指标。

上海庞毕度艺术中心开幕 看见法国文化实力的策略输出克里斯蒂娜•伊格莱西亚斯Cristina Iglesias《无题(第二段)Untitled (Passage II)》。图/ Credit…Cristina Iglesias/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VEGAP, Madrid; Yuyang Liu for The New York Times取自The New York Times

反思台湾的艺文产业,无论是国际特展的台湾版本策办,或是台湾艺术的国际化推广,似乎陆续出现了不同面向的成果。但是台湾距离一个成熟稳健的文化量体还有距离,仍旧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台湾的环境,不见得能够承载、也不见得适合上海庞毕度艺术中心的运作模式。但相似的案例确实可以作为台湾的借镜参考。从外界的发展成果,对照着台湾自身的条件,如何善用优势、踏稳步伐?仍然是台湾需要持续思考经营的重要课题。

新闻参考:The New York Times